Day 21

預苦期第二十一日(3月17日)—— 賽53:1-6

讀經

1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?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?2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,像

根出於乾地。他無佳形美容使我們注視他,也無美貌使我們仰慕他。3他被藐視,被人

厭棄;多受痛苦,常經憂患。他被藐視,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,我們也不尊重他

。4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,背負我們的痛苦;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,是被上帝擊打苦

待。5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,為我們的罪孽被壓傷。因他受的懲罰,我們得平安;因他

受的鞭傷,我們得醫治。6我們都如羊走迷,各人偏行己路;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

都歸在他身上。

解經

這是第四首「僕人之歌」,歌詞內容預言了耶穌基督的生活與服侍(1–4)、受死

(5–8)、埋葬(9),以及他的復活與升天(10–12)。其中貫穿整章的主題便是:

無罪的僕人,為了人類的罪而死。神學家稱之為「代贖」,那就是:耶穌替罪人死、

付上罪的贖價,從而使他們得到救恩。

「耶和華的膀臂」和「根出於乾地」形成鮮明的對比,前者述說神的大能,後者則代

表卑微和軟弱。這位僕人本是大能神,卻成為人的樣式——「生長如嫩芽」,且一點

點地長大。第4–6節是這章的核心,也是整個福音信息的核心:這位無罪的僕人成為

祭牲,為罪而死。當中的重點在於複數名詞:我們的痛苦,我們的過犯,以及我們的

罪孽。我們都偏行己路,已走岔了道。他受死並非是由於自己所行之事,而是因為我

們所做的一切。他「受傷」,也就是「被刺透」 ;他「被壓傷」,也就是罪的擔重壓

;他「受刑罰」、「受鞭傷」,就是承擔了律法的罪債。

我們都是罪人,乃是出於我們的本性與選擇。我們如同羊一樣,從出生開始便有傾向

走迷,偏行己路。我們天生便是可怒之子(弗2:3),又因著我們的選擇成為了悖逆之

子(弗2:2)。在摩西律法之下,羊要為牧人而死;然而在恩典之下,好牧人卻為羊捨

命(約10:1-18)。

默想

耶穌已經代你付了罪的公價,你會否因為這是「免費午餐」,而把它當作理所當然,

或將之糟蹋呢?